close

話說東京都有個學校,校長想到把歐洲某名牌的訂做制服,當作學校制服,高額的費用,當然成為新聞的話題,到底會因階級化而被撻伐,還是反而變成招生廣告?這點我還蠻好奇的。只是我立即想到,為什麼一講到服裝美學,這個校長只想到歐洲名牌,而不是找日本的本土廠商呢?而我更好奇的是,各校自訂的制服,本來就是為了打破全國一致的卡其服,是美學教育的一環?為什麼被108課綱的教育專家,當做美學教育的阻礙?

B066CA62-8638-4FBA-855A-09145EAA1BAD.jpeg

名牌制服或許有助於美感教育,但是為什麼市場化就一定要放棄制服呢? 

圖片來源:聯合報電子報網站

說來說去,跟市場化與鬆綁這兩個概念有關,以及概念在台灣進一步引發的迷思,弄得更加的進退不得,忘了市場化當初的任務,且讓我慢慢解析,讓讀友們看清教育專家決策時的迷霧。首先,市場化雖不是萬靈丹,在價格和選擇上,卻是重要的參考值。青潭國小學區內,新設了私立的雙語學校,校方評估了單位成本後,發現讀雙語小學可以減輕政府財政負擔,於是用自願選擇的方式讓家長以公費,送小孩去讀雙語學校。市場化使辦學價格透明,家長也發現多一個選擇,其實不是壞事。當然,如果因為雙語化,學生中文會比較弱,家長選擇時,也應該於入學時一併考慮,不是政府的責任。可是如果連訂課綱這種高度理想性的活動,也市場化,那就奇怪了,如果以國防成本考量,美國學生全部學俄語,然後併入蘇俄,成為一州,顯然可以省很多錢,也不需要養軍隊,為什麼美國多年來都沒想到呢?背後的問題當然是國家的生存是根本問題,這部分不可能市場化。制服這類設計,不只是為了中、低收入者設計的,良好的設計,可以提供學生某種美學上的概念,也可以用合理的價格,解決服裝統一的問題。這都不違反市場化,款式公布後,也由民間商家自由販售,沒有市場壟斷的問題。這些觀點,在錯誤的市場化思維下,完全抹煞,好像只要形式固定下來,就是美學上的車諾比,殊不知,各校的制服幾年後常常改版,要更動也不是問題。

 

既然談到市場化,我們也來看看教育這麼好的市場,為什麼各國中小學還是沒有商人搶著來承擔,既然政府無論如何都會核撥公立學校等級的經費啊!其實在一百多年來的教育史,德國自由邦的小學,與耶穌會的廣設學校,都不是受到經濟利益的驅使,反而有很強的社會公義色彩,看到了這麽低的市場性格,為什麼台灣來教改這種理想性活動,也喜歡打市場牌呢?這背後是因為常常忘了市場化,成本是消費者全額負擔,以汽車市場來說,除了買得早的電動車主,因為政府反空汙,給予補貼,應該很少看到政府發錢請你去買某款車吧!也就是,汽車是完全市場化的,當然,這樣好不好?會不會高污染的跑車反而好賣?休旅車耗油又為什麼賣得特別好?就留給美國能源部與交通部去傷腦筋吧!汽車市場選擇性當然是高的,然而市場價格,政府就就沒法了,完全鬆綁,特斯拉還在天價的時候,一樣由消費者負擔,除非你身在高度補貼零排放車的加州。市場化無助於幫助弱勢,也就明顯的反應在汽車市場上。美國各州的公立中小學與加州州立大學系統,都反應了很強的社會公義色彩,並不供奉市場之神。

 

回到制服與美感的爭論,我想背後的起因,是考量市場化和家長選擇權,只是實行時,不知為何變成制服改便服這種風馬牛的零相關方案,主要在於思考模式粗糙,把理念直接翻譯成完違背初衷的方案,就像當初福特汽車因為黑色油漆乾得快,老亨利福特就說:消費者只需要黑色車。通用汽車則相信,消費者花了錢,有權選款式、選車色。後來通用成為領導品牌,就是各位熟知的故事。若是決策時,完全不假思索,不用考量本土情境,那麼這類荒謬方案只會多、不會少。看懂背後的市場化邏輯,除了用的時候要謹慎,轉化成方案時,更要時時記得,這是要拿來實行的,不是像川普一樣,是拿來騙選票的。

 

約瑟

2020.8.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ldwy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