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隨著賴清德當選總統,2030 雙語國家的政策,也隨著提議者登上了最高層級,從台南市長的倡議,變成總統府的政策,硬要挑毛病,執行者還是行政院長,然而變成政策則斷無疑義。本文不事著眼於政策好壞,要不要剎車,反而是樂觀其成之際,要指出幾個看似美好的盲點。至於雙語國家政策本身 高徒 在 [ 讀雜書學管理 ] 為雙語國家卜一卦 一文有清楚的解釋,建議點擊參考。

 

首先,有雙語政策不表示有外語政策,美國為了外來移民,也有雙語課程,也真的會搭配越南語教師,或至少是越南語翻譯者,然而美國依然沒有越南語的外語課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依然不會越南語。然而,馬上有家長說,這種雙語我不要,越南語是國家南進政策的事,不關乎我的事,不過以目前的粗糙規劃,由越南籍家長訓練後擔任教師,或許中小學還真的會有越南語選修課,不是與民眾毫不相關。說到這,有人大喊,約瑟誤解了,賴總統指的是英語,不是什麼越南語雙語。

好,有英語政策也不表示會有雙語政策,我舉新加坡為例,在英國教師要退出新加坡之際,李光耀毅然決然引進了印度籍教師,這也就是後來Singlish腔調的由來,我們聽到的是印度腔英語。然而,大可順便把課程導向雙語,馬來語和華語依然是主軸,尤其馬來語是華人在地化之後的語言,其實很流通,英語檢定也是在4年籍和6年級實施,雙語教育在前應殖民地也沒有因為接收英國人的教育系統,直接成立,因為那些自然老師或歷史老師,回家教英國人了,留下來的是英語科老師。

聊到這裡,那位講英語的歷史老師終於上場了,用英語教亨利八世,既切題又能學英語,可惜這樣美好的結果不會發生,首先,歷史系在10年前是用中文授課,歷史老師其實很多讀的都是翻譯教科書,英文版本,基本上這位老師沒學到,其次,英文老師其實不懂歷史,莎士比亞寫過的國王,我還能勉強應付,要我教維多利亞女王,我也只好先舉雙手投降,再加上我們的小朋友其實沒辦法在國小通過新加坡那種難度的英語檢定,即使是國一生,恐怕也是鴨子聽雷。

說完現場的狀況,什麼引入更多元的外師,不能只請語文教師,或是英文老師十倍聘用,加強歷史、化學的訓練,也才有個影子,外語教育起步才十幾年,專業科目教師又沒有大量的外籍背景,這樣的雙語教育,是人民公社還是改革開放?鄧小平引外資(尤其是台商),蓋工廠,帶來繁榮,雖然就共產主義來看完全不合格,卻是有效的白貓。毛澤東組人民公社,完全遵循共產主義,結果因為土法煉鋼,弄到煮菜沒菜刀,人人有飯吃,使得人人都偷懶,最後農民沒糧食,海報上的豬卻比象肥,怎麼我看到的雙語課程真的就是超越新加坡、直逼三語都通的瑞士(加上英語是4語),先找好起點,台灣除了口語弱一點,其實讀寫底子不錯,若是加上一些簡單的課後參考資料,能夠簡單 的閱讀外文文獻,不失為務實的雙語政策。政府文告也可以在外籍相關的部分,加上英語版本,應該就不至於走上毛澤東的覆轍,好高騖遠的去做專業學科英語化,好好加強外語教育,真的行不通嗎?

約瑟 

2024.6.5 琅環樓

 

 

企業願景不必高大上,但要實際﹔ 微軟願景是家家桌上有電腦,蘋果願景是消費型電腦中速度最快的品牌。一走普羅路線,一走菁英路線,但都切合實際,沒有妄想攻佔整體市場。賴清德的雙語政策,放遠菁英,要雙語接通,執行時卻在普羅的公立中小學實施,需多學校尚在追趕英語課綱的標準,每年為了徵求英語教師,焦頭爛額。雙語路線,除了少數雙語私校,台灣目前沒有成功的案例過,社論中提到新加坡,值得各位參考,目前只培養出一群英語人和華語人,真正的雙語人,終究是少數,且大半在菁英階層,並不是政府教育系統的產物。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的雙語教育烏托邦,語言和知識皆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oldwyn 的頭像
    goldwyn

    約瑟的英語課

    goldwy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